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区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
日期: 2025-04-2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区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


2025418-20日,我院魏士伟博士、胡庆辉博士、朱昌洪教授赴南宁参加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重点指导专题工作坊活动。活动中,我院教师认真听取了专家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理念、题目拟定、结构组成、申报书的撰写亮点、针对的教学痛点、创新点的凝练、支撑材料等多个维度的详细讲解、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深化了我院对教学成果奖申报逻辑与标准的理解和认识,为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夯实了基础。


421日,学院召开了2025年区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推进会,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院长魏星主持。魏星对本次教学成果奖的培育项目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挖掘和培育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要加强团队协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培育的教学成果《航天育人·AI赋能:智能物联网“三维·四融·五阶”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在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参评广西高等教育(本科)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该成果基于学院在智能物联网专业建设与工程实践教育方面的长期探索,围绕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三维协同(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团队)、四融贯通(校企协同、学科交叉、双创融合、思政育人)、五阶递进(基础实践—专业训练—创新设计—项目开发—产业应用)”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依托该成果,学院在专业建设、学科竞赛、校企联合培养等领域成效显著,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得到行业高度认可。为确保项目在自治区级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下一步将系统推进成果凝练和打磨工作,包括:组织多轮专家论证会,邀请校内外权威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精细化打磨;开展专题辅导及模拟答辩,全面提升成果展示的深度与竞争力;强化成果应用推广,进一步凝练特色亮点,形成可复制的育人经验。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强支撑,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2020-2022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版权所有